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8篇
  免费   1160篇
  国内免费   2147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3304篇
地球物理   580篇
地质学   2103篇
海洋学   607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218篇
自然地理   50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233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428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提出河流携带入海的沉积物或沿岸剥蚀物中矿物的分布及再组合是受多种因素控制的。为了确定控制鲁南两城河至白马河沉积物样品中矿物分布及再组合的主要因素,作者对该区109个沉积物样品的重矿物资料进行了Q型和R型因子分析。研究指出,在诸多的河流中,白马河和两城河是控制该区沉积物分布的最上要的河流;矿物的化学稳定性是决定该区矿物再组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重矿物组合、含量变化和特征矿物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是沿海泥沙来源和运移趋势判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廉州湾南部海域海底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分析 ,发现该区重矿物分布以北海地角为界 ,其百分含量和特征矿物南北有别 ,可能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来源区。其中廉州湾北部南流江流域来沙是该区主要物源 ,运移趋势为自 NE向 SW;地角西南岸段、岭南侧海岸侵蚀及银滩来沙也为该区提供了部分物源 ,运移趋势为绕过冠头岭沿海岸向 N方向运移。由于缺乏北海陆域陆相地层重矿物含量等相关资料 ,暂未做物质来源区的具体判断  相似文献   
33.
珠江河口铜、铅、锌、铬和镉对单细胞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采水样和实验室模拟,研究珠江河口环境在一连串变化过程中,当各种浓度的Cu,zn,Pb,Cr和Cd单独存在或共存时,对单细胞藻类——硅藻和扁藻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34.
本文通过对陕西南部的佛坪县2002年6月8日——lO日的降水达到了489mm的特大暴雨降水过程的初步分析,对进一步了解大尺度环流背境场下的强降水过程的成因,提高对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本文收集的降水过程期间的天气图和传真图资料对预报员和海洋工程技术人员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36.
金秉福 《海洋科学》1997,21(5):49-52
根据浅水波浪的底摩擦效应,对鲁南灵山湾和臼-岚山镇近岸区进行了波浪的海底摩擦力计算。波浪的海底摩擦力等值图与已知滨海锆石砂矿资料对比表明,底摩擦力大于0.18N/m^2的动力分选区有利于重矿物砂富集。据此,进一步预测了鲁南近岸带的砂矿富集区。  相似文献   
37.
渤海湾潮间带(大沽口)柱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来源判别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03年11月采自渤海湾潮间带(大沽口)柱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取出的三个主要因子占据重金属含量样本信息量的83.69%,以此定量判别出重金属的来源方式和富集原因。并有效采用Li和Sc作为污染重金属的参照元素,以这两种元素含量比值的自然对数和目标元素与Sc的比值的自然对数做比率散点图的方法验证了因子分析所得的结论。结果表明,Cd,Zn和As以人类活动输入为主,Pb,Cr,Hg受到一定人为输入影响,但仍以环境背景贡献为主,Cu,Al,Fe,Ni以自然来源为主。  相似文献   
38.
彭荔红  洪丽玉 《台湾海峡》1995,14(4):334-337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酸雨的研究现状;包括酸雨的来源、成因、模式、影响及防治对策;介绍了酸雨的研究趋势;并着重就厦门地区今后酸雨的研究方向提出也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9.
During the recent apparition of Comet Halley in 1985-86 a transient ionic event in the form of a blob of H2 O+ emission was recorded in thecoma at ~ 0h UT on 1986 March 13. Observation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a special IHW filter for H2 O+ emission at 7000 å/175 å, a 35 cm telescope, a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 and an image intensifier camera from Gurushikhar, Mt Abu. (24?39’N,72? 47’E). A Fabry-Perot inter-ferogram in Ha taken a few minutes later at the same location reveals strong hydrogen emission (Hα) associated with the blob. The velocity field in the blob is structured with relative velocities upto ~ 35km s?1. The event is interpreted as arising due to the sector boundary crossing of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by the comet  相似文献   
40.
救荒野豌豆对污染土壤中Cd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Cd单一和Cd、Zn复合污染对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生长及吸收富集重金属元素Cd的影响.以武汉市郊某蔬菜基地的农田土为试验土壤,分别加入5种质量分数的Cd(5,20,50,100,200 mg/kg),Zn的添加质量分数为150 mg/kg,模拟污染土壤进行盆栽试验,每盆移栽生长一致、数量相同的植株幼苗.结果表明:植株根、茎、叶、豆中的w(Cd)随着土壤中w(Cd)的增加而增加,且根>茎>叶>豆.当土壤中的w(Cd)=5 mg/kg时,根部的富集系数达到了17.18.但是,随着w(Cd)的增加,富集系数逐渐减小.在Cd、Zn复合污染的情况下,植物对Cd、Zn的吸收存在着协同效应,尤其是根部对镉的吸收有显著的提高.救荒野豌豆不仅能在高含量的镉污染土壤中正常生长,而且其根部的w(Cd)要远远大于地上部分,说明它是一种镉的排异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